秋意初染京城,恭王府博物馆迎来了一年一度与金鱼的浪漫之约。9月10日至23日,“府苑挹趣——恭王府2025年金鱼特展”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。这已是恭王府第四年以金鱼为题,邀观众走入诗情画意、鱼水相欢的中式美学现场。而与往年不同,今年展览以“沉浸式场景复原”为核心突破,将传统金鱼文化与古典空间陈设巧妙融合,再现中国人延续数百年的观鱼雅趣。
观众参观展览
走进恭王府东二区院落与多福轩,仿佛踏入一幅流动的工笔画。数十件传统木海、泥盆陈列其间,六百余尾宫廷金鱼悠然游弋,鳞光闪烁如水中琉璃。它们不仅是视觉的盛宴,更是金鱼培育技艺的巅峰代表——色彩明艳、体态雍容,每一尾都凝聚着一代代“鱼把式”的匠心与智慧。
北京作为中国金鱼的发祥地之一,金鱼文化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。从紫禁城的宫廷苑囿到胡同百姓的日常起居,金鱼以其“金玉满堂”“年年有余”的美好寓意,成为吉祥幸福的文化符号。而在此次展览中,策展团队不仅展示鱼本身,更复原了与之相生的生活场景。
东二区东西厢房被精心布置为明清风格的书房与会客厅。鱼盆、鱼缸与金鱼主题书画错落摆放,观众可立于其间,感受古人凭栏观鱼、吟咏抒怀的雅致意趣。金鱼不再仅是观赏对象,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媒介,连结了现代人与传统生活美学的情感共鸣。
展览团队根据记载研制复现了传说中的“琥珀鱼桌”(李扬/摄)
展览中两件复现的“鱼桌”更是引人注目。“八仙鱼桌”仿古代实物制作,以双层玻璃为面,内置鱼槽、下设气孔,工艺精妙令人叹服;而“琥珀鱼桌”则更显神奇——抽屉中可蓄水养鱼,透过桌面望去,金鱼与水草宛若悬浮空中,虚实交错间尽显古人奇思妙想与生活情趣。
此外,展览还对清代皇家园林中的“鱼窖”进行了微缩复原。这一位于假山底部的构造,冬可避寒、夏可纳凉,体现了古人基于自然规律营造生态空间的卓越智慧。
微缩复原的清代皇家园林中的“鱼窖”
小小的金鱼,承载的不仅是审美趣味,更是一个民族对和谐、富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恭王府博物馆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空间特色,为金鱼文化提供了绝佳的展示舞台,也让观众在清代王府遗址中,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。
观众参观展览
据悉,此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,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协办,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与北京鱼友会承办。这个秋天,不妨走进恭王府,与600尾水中精灵相遇,共赴一场跨越古今的金鱼之梦。
创达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