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大众配资
阅读是最主动的认知,纸质书才是最佳载体! 2025年8月2日,一场跨越建筑与哲学的对话在成都市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展开。当代著名哲学家陈嘉映与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、著名建筑师刘家琨,就人文精神与建筑艺术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当谈及阅读习惯时,陈嘉映教授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纸质书的偏爱。他认为,在所有信息接收方式中,阅读是最具主动性的认知活动,而纸质书无疑是实现这种主动阅读的最佳载体。他同时表示,虽然电子书和有声读物具有一定辅助作用,但在促进深度思考方面仍难以企及纸质阅读的体验。
作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学者,陈嘉映与哲学的渊源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。在导师熊伟的引领下,当时尚在攻读研究生的陈嘉映开始系统研读并翻译海德格尔著作,其译作《存在与时间》在80年代的出版,堪称中国当代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,掀起了持续至今的海德格尔研究热潮。陈嘉映不仅通过《海德格尔哲学概论》《〈存在与时间〉读本》等著作搭建起理解这位哲学巨擘的思想桥梁,更以精准传神的《哲学研究》《维特根斯坦读本》等译介作品,为中文世界打开了通往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大门。
在学术研究之外,陈嘉映始终致力于哲学普及工作。他所著的《语言哲学》已成为高校经典教材,而《无法还原的象》《哲学·科学·常识》《何为良好生活》等思想随笔集,则以平实晓畅的语言将哲学思考带入公众视野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和普通读者。正是这种将精深学术与大众启蒙完美结合的特质,使得陈嘉映成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传播者之一。
文本&出镜 张杰
拍摄&剪辑 实习生 侯俊宇大众配资
创达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